
碳化硅(SiC)是由硅与碳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六方晶体结构化合物,根据生产工艺可分为黑碳化硅和绿碳化硅两大类。其中,黑碳化硅凭借高性价比、强适应性等特点,成为涂附磨料磨具在中低端加工领域的主力军,与绿碳化硅协同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核心磨料体系。
1. 核心性能优势适配磨削需求,黑碳化硅更具实用价值
碳化硅的性能特点与涂附磨料 “高效切削、稳定耐磨、适配多样基材” 的需求高度契合,而黑碳化硅在兼顾核心性能的同时,更凸显出适配大众加工场景的实用优势:
- 高硬度与优异耐磨性,性价比突出:碳化硅的莫氏硬度为 9.2,仅次于金刚石(10)和立方氮化硼(CBN),显微硬度可达 2800-3300kg/mm²,远超刚玉类磨料(棕刚玉约 2000kg/mm²)。黑碳化硅虽纯度略低于绿碳化硅,但硬度足以应对绝大多数中低硬度材料磨削,且价格仅为绿碳化硅的 60%-70%,在批量加工中能以更低成本实现稳定耐磨效果,减少磨料钝化速度,延长磨具使用寿命。
- 良好的导热与散热性,避免常规加工工件损伤:碳化硅的热导率约为 80-150W/(m・K),是刚玉的 3-5 倍。黑碳化硅凭借这一特性,在磨削铸铁、铝合金等常见材料时,能快速导出磨削热量,有效避免工件因局部高温出现烧伤、变形,尤其适用于五金件、建材等批量常规加工场景。
- 化学稳定性强,适配复杂加工环境:黑碳化硅在常温下不与酸、碱等腐蚀性介质反应,仅在高温下与强碱发生轻微作用。这一特性使其涂附磨具在潮湿的建材加工车间、含轻微腐蚀性的五金除锈场景中仍能保持稳定性能,无需额外防护即可正常使用。
- 可控的粒度与形貌,覆盖多加工阶段:通过破碎、筛分等工艺,黑碳化硅可制备出从粗粒度(P8-P36)到中细粒度(P120-P400)的完整体系,磨粒形貌以棱角型为主,切削能力强,能满足铸件去毛刺、板材粗磨、型材拉丝等从粗加工到半精加工的多数需求,适配性远超单一用途磨料。
以晶石之力铸工业之基
——碳化硅材料解决方案的践行者